服务热线
010-57018965
华夏文明在历史的先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为后世留下礼乐、易经八卦、丹书朱文、上古汉文等等,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最早的绘画应该是出现在新石器时期,同时也是夏朝建立的时候,人们也只是简单地记录在石壁上,却也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此后人类历史经过了千百年的发展,绘画从起初的石壁画演变到帛画再到纸画,一步步地走向巅峰。如今很多人都会去赏析前人的国画作品,从前人的作品中不仅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文化、宗教文化等等,如果有资深的绘画作者同时也能够将自己带入到作者作画时的心境中,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笔墨神韵、骨法用笔、讲究的是空白的布局和物体的“气势”。而从分类上来讲,中国画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这三类,人们用笔、墨、纸、砚在布绢、宣纸上来作画。
作为中华文化的表现手法之一,国画承载着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承载着作者自己的愿景和自己的希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赏析一幅国画到底是要从哪些角度去看,我们要赏析需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观察:
画工
古代将画工分为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工,从而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成就,虽然他们社会地位不同,但是身为绘画的爱好者穷尽一生攀上绘画的高峰,是他们一直在追求的一件事。
而我们去欣赏这些国画时,主观上就会判断出这幅画作的好与坏,往往就会受到画工的影响,比如:江南四大才子中的唐伯虎,不仅精通诗词,同时在绘画方面有惊人的天赋,所以后世听到唐伯虎的绘画时往往都是有价无市。
书法
在区分国画和西方绘画中,有一项就是书法。古人作画时,往往都会请人给自己的画作上进行题词作诗,而有些作者会给自己进行题词。
而题词者往往都会根据绘画的场景进行作画,有的时候我们在赏析时要配合着所题的诗词进行赏析。这些题词不仅仅会给绘画作品带来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会让整幅画作充满灵魂。有些题词者虽然有很好的书法造诣,但是遇到好的作品也不敢多写,生怕会影响到画作的意境,所以他们会做一些签署,我们可以从签署上看到题词者的功底,同时也让这些作品身价翻倍。例如:唐寅会为自己的每幅作品进行题词,其书法功底超群绝伦。
印章
我们经常会在画作、诗词作品看到红色的印章,而印章则分为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的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等。
印章的雕工、内容、位置,往往都会成为我们对作品好坏的判断之一,特别是那种流传已久的画作,都会古代的皇帝、绘画大家、收藏家的印章,这里就可以判断出这幅作品的真伪。例如:张择端作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上不仅有皇帝的印章,更是有众多收藏者和书画名家的印章。
装框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装裱不同,中国画的装裱一般有两种方式:纸裱和绫裱两大类。纸裱一般需要托画、镶边、覆背、装杆四大步骤;绫裱一般是用绫布来进行装裱,一般有全绫、半绫、边绫等。
一般来说绫裱上面的字画保存的时间能更长一些,这一点从材料上就能够区分,绫裱不容易进行氧化等其他侵蚀。
功力
武侠小说中有很多的功法,练就的功法越精深,功力也就越高。国画也是同样的,如果你作画的时间越长,功力就会越深厚。
对于初学者而言,老手的画作能够临摹出来就已经很困难了,更何况还要临摹出他们的题字。一般老手的绘画出来的作品苍劲有力、雄浑生姿、富有灵气,在运笔、线条、设计上都有特殊的方式。所以初学者和资深艺术家的作品,一眼就能够分辨出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功力。
布局
在绘画国画时,一般不会用太多的颜色来进行铺底,所以我们在欣赏国画的时候看到会有很多地方有留白,而这恰恰是作者的精心设计的画面布局,同时这也是国画和西方绘画的不同之处。
在国画中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当我们需要画水、云、雾、风等景象的时候,就需要这样的留白,通过留白的疏、密、散、聚我们就能够看到作者的布局有多么地精妙。国画中往往有很多艺术大家都懂得留白的好处,一张纸便是一片天地,天地方寸之间之中,尽在留白之中。例如: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诗句
好的诗句能够给予人无限的想象例如:陶渊明的那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田园风光,予以后人无限遐想;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日夕阳图,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看到此情此景的心情。
绘画作品也是如此,所题诗句能够表现出题词人看到这幅画作时的所感所思。好的诗句既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学识涵养,又能够对自己的画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印文
字画或者是绘画作品上,通常会有“压角”的印章出现,而这种印章我们一般称之为闲章,闲章就是在作品留白角落的地方进行拓印。通常这种印章上的文字对字画的影响比较大,我们可以从印文上看到作者的状态、所处的环境等等。一般印文较为规整的,在雕刻时下的功夫比较多耗费时间也比较长,这种印文盖在字画上,能够让作品更加出彩。
通过以上几点,能够帮助我们在欣赏国画时,找到一个点进行赏析,能够更好地了解国画的精髓体会出传统文化魅力的地方。
扫一扫 加关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90266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