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艺术 · 家+

010-57018965

杨锴:对于创造的另一种解释

杨锴

杨锴自述

600年前米开朗基罗,画了一组画叫《创世纪》,世界就此改变。600年后的今天,我们这无法改变的生活,这无力改变的无奈,失去了改变的想法。在这个真相被扭曲了数百年后的今天,我要重画《创世纪》!

谎言和废气物

谎言!谎言!谎言!

关于英雄的一切传说都是谎言!对于英雄,对于传说,对于世界的那一头,我们早已没有了等待。

《大隐隐于市4——小隐隐于林》,杨锴,100x130cm,布面油画,2010年

小时侯,常梦想成为一位救世主,打败所有的怪兽和一切邪恶的力量,来拯救这个世界。此刻才发现,原来我不应该成为一位救世主,而是应该成为一位毁灭世界的魔王!

我是什么?你们是什么?人,就是动物,越是美丽,越是鲜艳,越是毒的厉害,在鲜艳的外表下,隐含的是剧烈的毒液。笑里藏刀,菩萨脸蝎子心…

英雄作着姿势,向人们招手。这招手,这召唤,空洞的姿势,充斥着虚伪和欺骗。人性太丑恶了,看似串联在一起,是一个整体种族,但实际永远不会相接,因为人与人之间是隔离的,分开的。剩下的只是孤零零的个体。

厚厚的颜料,一种骨头感,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用这打着圈圈的线这不恰当的方式来表示这一“无定性的妖魔的某种静止的运动”。当一切都被剥去,仅仅剩下骨头和一堆废气物。

《雨打芭蕉2》,杨锴,80x100cm,布面油画,2018年

人们肉眼所看到的只是肉体的假象。无法看见那无人能免的灾难,那一连串的事件。世界可能就像一块画布那么大,就象一个牢笼,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真正的站起来的。人类注定永得不到自由,是被压抑的。未来是不存在的,是对此刻的否定,是虚无。当人生陷入一种无法逃离的困境时,荒谬都会在一瞬间发生。人们逐渐变得麻木、机械、萎缩,成为工具、成为“非人”,成为怪兽。

骷髅就是骷髅,一切希望和欲望的陵墓。我们“堕入过去”,就像逝去的生活的片段。它以一种裸露的无形式的方式展现自己。

世界是苍白的,世界也是黑暗的,黑暗是无限透明的。世界变得陌生,“我们迅速投进这无常黑夜”。在这黑暗中闪烁的只有微弱无助的声音,它带走了我的生活,我的一切,同时也包括痛苦。

《蓝色芭蕉2》,杨锴,100x80cm,布面油画,2018年

我们还年轻,有些事我们不要也不会忘掉。

毁灭和爪子

毁灭!毁灭!毁灭!

不要相信人类,因为人类就是一切。金钱,毁灭了一切。可怜的人类,你是无可救药的了,你的所谓的美德使你毁灭。金钱使人与人相互隔离,人们彼此间树立了心理屏障。金钱,还是金钱!世界是冷酷的,甚至是无情,绝望的。人们都是冷漠的,就像一具具颤栗的枯骨。“空气里飞舞的不是蝴蝶而是骷髅”,这些骷髅,这些形象,它们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增大,裹住了自己,向我们传达它们的震颤,和恐惧。

这个糟糕透顶的世界,不应该被拯救,而应该被毁灭;这个世界的救世主,不是那些假惺惺的沽名钓誉的所谓的“英雄”,而是毁灭一切的“恶魔”,一切已没有希望,不如摧毁一切,等待另一个世纪的来临,去重新唤醒死者。一切应该成为历史,掠过那些尸骸,只有腐烂才是真实的历史。

我没有比这更憎恨的了,人都是可以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向身边的下手的,所以我画面上的人都是,有着尖牙利齿,有着猛兽的利爪,就象一只只骷髅的爪子。它们不断地穿越时空来触摸我们的灵魂。

《 如意》,杨锴,80x150cm,布面油画,2016年

不再有背景,不再有主角,这是一个封闭的处所,没有一丝微弱的希望。人类不断地在毁灭自身的灵魂,留下耻辱。在我的作品中,看到的一切都令我沮丧,一切生命的痕迹都消失了。人类正在悄悄引退,不再有生命的体温,这些形象与人的生命具有某种异在性,是非现实的,而这些肉体,这些骷髅却慢慢具有真实的气息。

成王败寇,真正的英雄想要拯救这个世界,却被人类打败被冠上一个恶魔的名字,而恶魔一直就存在没有被消灭,却被人类冠以为英雄,就象《仙剑奇侠传》里的拜月教主想聚齐5个创世纪灵珠,去掉人性的邪恶来重造世界,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热爱艺术,却感到如此的绝望。重新创世纪!是我对人性一切的愤怒。

2009-12-21 夜 写于杨锴工作室

部分评论杨锴作品的学术文章节选

杨锴的画很难归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分析出许多风格或手法:涂鸦、表现、色域、抽象、超现实、卡通、写意……但是他将这些风格成功地糅合起来了,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让我想起丹托(Arthur Danto)的风格矩阵。……

相反,骷髅可以很骨感。骨感不仅真实,甚至也可以是美的。骨感的美,不是表面的美,而是本质的美。……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骨不是一个贬义词,对骨的追求是一种高级追求。在生活中追求的骨气与在艺术中追求的骨法平行。尽管杨锴学习的是油画和实验艺术,但他对中国美学也有深刻的领会。

但是,骨因为精而不多,能够欣赏骷髅之美的人也不占多数。杨锴通常将骷髅安置在大面积的单色之中,更显出骨的孤独。杨锴画中的骷髅,就像海底火山爆发在海面上留下的残骸,不美却可以依靠。杨锴需要大面积的单色来集聚能量,如果我们期待爆发来得更猛烈的话。

——节选于《平静的汹涌——读杨锴的画》文/彭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学博士,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杨锴画面上是以“骷髅”为符号,并连接着人体骨架,消除绘画的复制性,出现丰富的变化和表现力度,骨架、骷髅其实是怪物的表象,像图腾又像幽灵,以色彩挥舞后所形成的“面”加以连动。杨锴事后对这些画作了这样的概括:像是死者在绝望中的希望。

——节选于《一切都是平的:杨锴个展(展览前言)》文/王南溟 (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杨锴,就是这样一个异常优秀且具有異稟的艺术家,他倾听到了青春存在的语调:绘“画”乃是绘“花”,在“画”与“花”之间,需要一种生命的连接,杨锴以一种不可能的方式进行了新的连接,以一种如此自明又如此陌异的方式,发明了他自己的“蓝芭蕉”,使之变异为一种纯粹的“芭蕉花”,也是尽情开放的“生命花”。

这些生命之花,花叶的展开有着优美的弧线,而背景处流淌的线痕,如同水墨的流淌,也是花之暗影,一实一虚之间,似乎凝聚了世间无数的风声与雨声,但又如此飘然与昂扬。而中间的一道白线,既切割了画面,带来一种稳定感,也如同一道灵魂的引线,把我们引向繁花的世界之外,沉思生命本身的短暂与辉煌。

杨锴的绘画,以其青春的书写性,再次让我们见证了绘画的魅力:越是碎散,越是经典;越是瞬间的爆发,越是追求造型的凝练;越是具有冲击力,越是柔和优雅;越是具有透薄的诗意,越是具有光感的强度。正是这种张力的美,才使绘画如此具有当代性。

——节选于《杨锴的芭蕉绘画:蓝色生命花的快爽》文/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

这个世界仅仅剩下这堆还在喘息的气,但没有什么比赋予这战栗的气息以一个艺术的形式,一个非生命的骷髅形象更加真实的了!这是一个当代中国人寻找自我也是追寻自由的过程中所发现的最为丰富也最为大胆的形式。

——节选于《杨锴的绘画:这世界只剩下一堆喘息的气》文/夏可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哲学博士)

杨锴是一位具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这反映了杨锴对绘画的思考,即到了今天以图像为对象的艺术时代,涂鸦还有多少能为绘画所用。但同时又用扁平的方式表现出来,犹如杨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平的。

——节选于《中国艺术在巴西:2000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 文/马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杨锴的作品《雨打芭蕉》系列描绘的是芭蕉树在经过雨水冲洗后的状态。通常我们提到芭蕉,总会想到“雨打芭蕉声声泣”、“雨打芭蕉叶带愁”,有一种很伤感的情绪,但杨锴在此却表现了芭蕉旺盛的生命力,以芭蕉喻人,怀念青春。画面中大面积的使用群青与蓝色涂抹,流淌的笔触与旋转的线条依然延续了之前的风格。

——节选于《云之空间书写:展览前言》 文/ 马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但杨锴却是当代艺术界的一个异数,他反其道而行,以强烈的表现因素与情感诉求,来塑造自己的画面,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激情,不仅只是为自己的热血青春留下了凭证,更为重要的是,为日益皮软的当代艺术注入了精神的力量与人性的强音。

——节选于《无悔的狂澜——关于杨锴和他的艺术》文/杨卫(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

在年轻一代艺术家中,杨锴极为特别。这首先体现在他对艺术的态度上,与许多年轻艺术家把工作与生活理性的加以区分不同,杨锴几乎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艺术世界中,工作与生活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是他的画风,与年轻艺术家普遍追求的小清新不同,杨锴不仅关注动荡的现实与激越的人生,而且特别注重自我表现,强调画面的粗犷与雄浑。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杨锴与众不同的气质,也使他的艺术具有了强烈的阳刚之气。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杨锴个人推介词》 文/杨卫(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

如今,绘画遇到的瓶颈是,任何一种方法似乎都有人使用过,绘画的路径好像已经到头。批评界对绘画的现状与发展也是争论不休,同时也更期待绘画再创造出新的感觉、新的样式。第一次看到杨锴的作品,很吃了一惊。如果不说他才是大四的学生,还会以为是绘画上已经磨练了多年的成熟画家。

——节选于《意义与骨骼——谈杨锴对身体性的探索》文/王春辰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副馆长、博士,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令人意外又欣慰的是,这个在八十年代曾经伴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死亡”主题,时隔二十多年后,又重新被杨锴这一代重新提出。……在此杨锴触及到了当代艺术近十年所缺失的救赎主义主题,……但是他试图在信仰的视界下继续触及深层的黑暗,从而达到一个文化的历史接力赛的精神“临界点”。这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开始。

——节选于《黑暗时代的骷髅:杨锴绘画中的死亡救赎》文/朱其 (北京798艺术总监,文化部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博士)

他在指挥着画中的骷髅饱尝沧桑,经历着社会的爱欲纠葛,和看起来十分正常的“人”做对。这份体认表现得隐讳而有迹可循所以可以掌握,深入而不无病呻吟所以让人觉得真诚。能让画面渗透出宁静的气质。

——节选于《比灵魂更真实 比死亡更幸运--杨锴绘画》文/阎安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实际上,我认为,他的不少作品展现的是一部碎片式的“死亡笔记”,因为情节已经散佚,徒留青春、生命、死亡音符的游动。这种战栗而梦幻般的感觉催其前行。

——节选于《碎片式的“死亡笔记”——杨锴的绘画体验》文/胡斌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主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学院主义的知识变成了一种法度,思想维度转换成了图画文本,或者关于生命,或者关于死亡,以至于精神还和灵魂,但是,宇宙的信息尽在于自然而然之中,唯有绝对的真诚可以接近。

——文/周功华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湖南油画学会副主席)

坦而言之,杨锴油画作品中荒诞的、压抑的情绪性,如同野火般自由地燃烧——这可能是他绘画中的辉煌部分,如同能量在沸腾。

——节选于《荒诞的“存在”——杨锴油画作品释读》文/陈国辉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在杨锴看来,这个时代太多的浮华,总是会缺乏一种诚挚的理想,我甚至以为,这是当代年轻人迟早会发出的感叹。不懂得敬畏生命的人仅是空洞的躯壳。

——节选于《死神之舞·杨锴的绘画》文/魏祥奇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中国美术馆馆员)

但是杨锴的画又是很“美”、很传统的的:中国山水(水墨、青绿)的色彩、空白意境、写意情怀等等,这就是说,杨锴在拒绝这一个,又怀念那一个。当然包括观念。

——节选于《观念、态度与美感——浅谈杨锴的油画》文/许道军 (文学批评家,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空气里飞舞的不是蝴蝶而是骷髅”。一切已没有希望,不如摧毁一切,等待另一个世纪的来临,去重新唤醒死者。一切应该成为历史,掠过那些尸骸,只有腐烂才是真实的历史。

——节选于《创世纪——对于创造的另一种解释》文/杨锴

艺术履历

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二工作室,获学士学位。( 获优秀毕业生)

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实验艺术研究)

现工作学习于北京。

主要个展:

2016年 “平静的汹涌:杨锴作品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策展人:彭锋)

2012年 “一切都是平的:杨锴个展”,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上海(策展人:王南溟)

2010年 “触极:杨锴个展”,广州

2010年 “触极2:杨锴个展”,隔山别馆,上海

个展:

2018年 “蓝色妖姬:杨锴风景作品展”,小洲艺术区·无界空间,广州

2017年 “蓝色芭蕉:杨锴风景新作展”,鹿人画廊,苏州

2014年 “没有过去的未来:杨锴作品展”,上海嘉源海美术馆,上海

2013年 “雨打芭蕉:杨锴风景展”,红专厂,广州

2013年 “瑾:杨锴风景”,小洲艺术区,广州

2011年 “秒杀梵高:杨锴风景暨实验艺术展”,水井空间,广州

2011年 “疯。景:杨锴风景展”,广州

2011年 “怒放:杨锴纸上作品展”,上海

群展:

2019年 “第三届独立品格提名展”,获三等奖,北京大河湾美术馆主办,北京站·北京大地艺术中心/宁波站·宁波美术馆/柳州站·柳州博物馆,全国巡展

2018年 “图像与形式:绘画在继续”,上海周浦美术馆,上海

2018年 “图像与形式:当代艺术社区展”,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社区学校,上海

2018年 “2018上海艺术博览会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

2018年 “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中央美院研究生院作品专区”,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广州

2018年 “青年美术公社邀请展”,北京时代艺龙美术馆,北京

2018年 “家里有画”, 晶·美术馆,厦门

2018年 “云之空间书写”,上海喜盈门画廊,上海

2018年 “活力宋庄:大河湾艺术精品展”, 大河湾美术馆,北京

2018年 “2018艺术深圳”,深圳会展中心,深圳

2018年 “红鼎画廊常态展”,红鼎画廊,798,北京

2018年 “大河湾美术馆常态展”,大河湾美术馆,北京

2018年 “上海奥赛画廊8月常态展”,上海奥赛画廊,上海

2018年 “时间线:万科时代中心新媒体艺术展”,北京万科时代中心,北京

2018年 “新绘画:图像与形式之间”,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上海

2018年 “光:鹿人画廊藏品展”,鹿人画廊,苏州

2018年 “‘异乡人’当代族群经验研究展”,温州年代美术馆,温州

2018年 “怒放青春”,中国聚龙小镇星巢美术创客基地,泉州

2018年 “宇宙计划”,宋庄,北京

2017年 “充电中CHARGING——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影像艺术课程展”,山水美术馆,北京

2017年 “第五届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北京

2017年 “怒放青春”,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业中心,北京

2017年 “中国国际青年艺术周‘虚拟车间:视觉艺术展’”,合肥市文化馆|大地美术馆,合肥

2017年 “中国·殷村「青春文艺公社」”,获青春美术公社年度十强奖,常州

2017年 “怒放青春:首届青年美术馆公社展”,运河5号美术馆,常州

2017年 “ZERO未来x现场:美院毕业生作品精选展”,ZERO零艺术中心,798,北京

2017年 “2017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7年 “湖湘精神——在京湘籍艺术家联合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

2017年 “湖湘精神——在京湘籍艺术家回乡展”,皓声艺术馆,长沙

2016年 “第三届CAFAM双年展——空间协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6年 “初心:第五届中央美术学院博硕研究生作品展”,玫瑰之名艺术中心,798,北京

2016年 “新视点:中国青年艺术家优秀作品展|青年艺术+越南站”,越南云湖展览中心,河内,越南

2016年 “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第二站”,国中美术馆,北京

2016年 “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6年 “第三届‘青年艺术+’推广计划年度大展”,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北京

2016年 “初·计划:第三届青年艺术家联展”,上海半岛美术馆,上海

2016年 “生态·艺术·人:中国当代生态艺术展”,石家庄美术馆,石家庄

2016年 “‘青年艺术+’推广计划国内首站巡展·北京站”,山水美术馆,北京

2016年 “央美创客·望京创新艺术节”,望京SOHO,北京

2016年 “精神视觉:青年艺术家五四提名展”,力美术馆,长沙

2016年 “ArtExpo广州城市双年艺术展:西学东渐艺术高峰论坛演讲”,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

2015年 “2015中央美院期末优秀作业汇报展”,中央美术学院校史陈列馆,北京

2015年 “第三届湖南青年艺术家提名展”,获提名奖,后湖国际艺术区美术馆,长沙

2015年 “第五届‘青春·足迹’中央美院学生主题创作展”,获铜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5年 “相生:第四届中央美术学院博硕研究生作品展”,北京炎黄艺术馆,北京

2015年 “第二届‘青年艺术+’推广计划年度大展”,北京当代艺术馆,北京

2015年 “人人都是策展人”,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

2015年 “保温:当代艺术展”,桥空间,广州

2015年 “当代艺术作品馆藏展”,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上海

2014年 “中欧之间:艺术家在生活中”,罗马葡萄牙圣安东尼学院,罗马,意大利

2014年 “中国艺术在巴西”,OCA展览中心/伊比拉普埃拉公园,圣保罗,巴西

2014年 “理想之光: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力美术馆,长沙

2014年 “春季沙龙油画展”,泗海基金会,广州

2013年 “时代的关键词:当代艺术中的九个案列”,香瓜侠公社,上海

2013年 “囚徒与树叶:风景油画展”,泗海基金会,广州

2013年 “南方当代学院风:青年油画家群展”,泗海基金会,广州

2013年 “凝滞的瞬间:群展”,南美术馆,广州

2013年 “2010后的绘画与影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上海

2012年 “当代艺术Weibo大展 ”,宋庄美术馆,北京

2012年 “绿林好汉:续展”,美林美术馆,广州

2012年 “绿林好汉”,泗海基金会,广州

2012年 “蝶变:2013小洲艺术节”,小洲艺术区中心展厅,广州

2012年 “传统与现代共生”,广州玛雅艺术廊,广州

2012年 “图像与形式:当代绘画展”,上海浦东文化艺术中心,上海

2012年 “2012夏季展”,上海奥赛画廊,上海

2012年 “当代精神的现实反映:油画系二工师生展”,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12年 “五四国际青年艺术节”,悦美术馆,798,北京

2012年 “纯策青春:青年艺术展”,美庐美术馆,长沙

2012年 “梦语:联展”,大德堂,上海

2012年 “记忆存在于身体之外”,K11艺术空间

2011年 “笑傲江湖:宣言”,湘江江上(行为),长沙 &“笑傲江湖:微电影首映展”,1312艺术空间,广州

2011年 “抽象之后的绘画:涂鸦,图像再造与多重主题”,喜马拉雅美术馆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上海

2011年 “继续涂鸦”,上海奥赛画廊,上海

2010年 “击鼓传花”,在场 &“线性工程式”,威海路696号,上海

2010年 “第15届国际艺术博览会”,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

2010年 “基础坐标:广州美院基础教学作品展”,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10年 “2010届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获优秀毕业生,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州

2009年 “第九届广州美院王嘉廉奖学金获奖作品展”,获铜奖,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9年 “杨锴:地狱涂鸦”,废弃码头·大学城,广州

2009年 “美丽的祖国,壮丽的青春”,获优秀奖,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9年 “2009年受助学生感恩作品汇报展”,获银奖,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8年 “学院·视线:广州美院建校55周年暨恢复建制三十周年教学回顾展”,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8年 “2008年受助学生感恩作品汇报展”,获银奖,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8年 “心系汶川•画家的慰问:广州美院师生美术作品特别展”,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8年 “第三届中国美术院校师生油画作品展”,深圳

2008年 “第八届广州美院王嘉廉奖学金获奖作品展”,获金奖,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7年 “首届广州美院岭南新势力学生作品展”,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6年 “广州美院第六届自荐作品展”,广州美院美术馆,广州

2005年 “绝对自由:写生”,长沙火车站,长沙

收藏:

今日美术馆 ,亚洲艺术基金会,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上海半岛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湖南力美术馆,鹿人美术馆,上海奥赛画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泗海艺术基金会,(汉庭集团)华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青春文艺公社,广州红专厂,小洲艺术区,青年艺术+,中国国立清华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特锐艺术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正和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州红馆,上海华勋画院,苏州张玲集团公司,北京三和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南京怒放青春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钱桥华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青春万岁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

德国、法国、美国、台湾、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天津、苏州、南京、海口、哈尔滨、沈阳、杭州等国内外重要收藏家广泛收藏。作品被著名华人收藏家榜首朱绍良先生收藏、著名音乐制作人许晓峰先生等个人收藏。

出版著作:

2010 《触极——杨锴作品》,国家美术杂志出版

发表:

彭锋、王南溟、夏可君、马琳、杨卫、了了、王春辰、朱其、胡斌等35位学者、批评家与策展人、教授、诗人对杨锴作品进行学术研究并撰写文章9万字。作品被北京保利等拍卖。作品被《ARTE!Brasileiros》《亚洲艺术》《国家美术》《美术天地》《画廊》《库艺术》《画刊》《Hi艺术》《艺术当代》《东方艺术大家》《舒适》《看画廊》《艺术商业》《艺术市场》等多个中外重要纸媒学术刊物广泛发表,并被《中央美院艺讯网》《凤凰网》《艺术中国》《今日艺术网》《雅昌艺术》《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红网》《798艺术汇》《艺术国际》《99艺术网》《凤凰中文台》《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湖南教育频道》《广东电视台》《空艺术》《Vart》《海豹直播》《绘画艺术坏蛋店》《豆瓣》《北京文艺网》《人民网》《中国电视文艺网》《中证网》《艺数据》《艺术仓》《阿特网》《一点资讯》《中国美术家网》《中国美协》《上海政务》《和讯网》《当代艺术网》《艺术客》《人民艺术网》《墙报》《羊城晚报》《北京商报》《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国日报》《在艺网》《保甄网》《中央美院研究生院》《艺网》《中国日报外文网》《新华社》等百个主流网络媒体、艺术新媒体、电视台和报纸传统公共媒体广泛报道。 作品被《图像与形式:当代艺术理论的矛盾点和结合点》《抽象之后的绘画》《2000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性艺术的兴起》《中欧之间》《展览改变艺术:策展的可能性》《第三届CAFAM双年展》《第三届CAFAM双年展》《充电中CHARGING: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影像艺术课程展》《延伸:语境化与系统化》《时间线》等数部中外重要学术著作广泛收入,及中外大量群展画册、文献书籍、重要网络文献数据库广泛收入。出版个人著作2本。在校期间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会展览部副部长。


首页 嘉利资讯 《中国经济年鉴·书画艺术》卷 签约艺术家简介 艺术商城 书画装裱与修复 数据管理中心 艺术品应用 关于嘉利 联系我们
电话:010-57018965
传真:010-57018965
QQ:3270165741
邮箱:jialiwenhuadyh@163.com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小堡北街华强新楼B座一层

扫一扫 加关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备案号:京ICP备-19026694号-1

服务热线

010-57018965

微信服务号